昔日“露天茅厕”污水横流,如今卫生厕所整洁亮堂——白水镇以农村厕所革命为抓手,通过“统筹推进、精准宣传、规范建设、长效管护”四维发力,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300余户,改造达标率100%,让民生“关键小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撬动支点”。
高位统筹,压实责任链条。镇党委将改厕工作纳入民生实事清单,成立由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构建“镇统筹、村落实、户参与”三级联动机制。制定《改厕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季度攻坚目标”,明确25名镇干部包村、98名村干部包户,签订责任状20余份,实现任务分解、责任落实“双到位”。
精准宣传,破除思想壁垒。采用“线上+线下”宣传模式:线下通过村广播每日播报2次、张贴改厕对比图48幅;线上依托16个村民微信群推送改造案例110余条。镇村干部累计入户走访400余人次,发放设计图册200余份,通过算“健康账”(减少肠道疾病发病率)、“经济账”(年省化肥支出300余元/户),推动群众主动参与率从初期32%提升至97%。
规范建设,严把质量关口。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方”,针对地势较高村采用粪尿分集式厕所,为独居老人家庭加装扶手、抬高便池。建立建材“白名单”制度,抽检水泥、管道等材料110批次,合格率100%;,实行“村干部全程监督+农户确认验收”双重把关,确保改造一户、合格一户。
长效管护,巩固改造成效。构建“农户自管+政府协管”机制:各村组建10支管护小组,开展管养培训11场,覆盖村民500余人;镇里每月组织专班督导检查,将管护成效纳入村级绩效考核,累计表彰先进村4个、通报整改村2个。截至目前,已改造厕所正常使用率达95%,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超83%。
如今的白水镇,卫生厕所覆盖率从改造前的20%提升至89%,农村肠道疾病发病率下降38%,村道旁粪堆、污水塘基本清零,16个村(社区)基本建成“瓜果生态菜园”。下一步,白水镇将持续推进剩余厕所改造,同步联动污水治理、垃圾清运,让“小厕所”持续释放生态、民生双重效益。(白水镇 何依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