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代表:
您在旺苍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古茶树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建议》(编号106)已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重要指示精神,我县组建工作专班,以建设米仓山茶全链条百亿产业集群和茶文旅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为抓手,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强古茶树保护和开发利用,助推蜀道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组建专班摸清底数。由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有关乡镇组建古(老)茶树资源调查组,通过实地调查测绘、分类研究鉴定、生长状况评估等方式,对全县古(老)茶树进行全覆盖普查,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古(老)茶树资源档案。已认定三级古树保护目录6株(高阳镇1株、五权镇2株、大两镇3株),其中,千年以上古(老)茶树5株。
(二)精准施策严格保护。围绕古茶树资源保护,制定出台《关于建立生态司法生态执法协作机制合力保护古茶树种质资源的意见》,设立“茶产业司法保护站”,成立古(老)茶树管护巡查队,对全县古(老)茶树通过“一树一档、一树一策、一树一人”进行管理,开展常态化巡查。
(三)加强规划合理开发。编制《旺苍县大两镇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在大两镇规划建设千年古茶树园,积极争取全省唯一古茶树原生境保护点项目。与中茶所、川茶所、重茶所加强科研合作,开展古茶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工作,为旺苍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并成功试制古茶树绿茶、白茶等产品,成功举办首届米仓山古(老)树茶采摘活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偏远地区保护难度较大。由于古(老)茶树资源多处于崇山峻岭之中,交通不便,规模大、范围广,加之保护力量有限、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等原因,部分古(老)茶树群落出现荒芜废弃、无人修剪管理的现象。
(二)资金投入保障还需加强。目前,古(老)茶树保护工作的相关经费投入较少,亟需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充实专业保护和开发力量。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管理机制,压实保护责任。参照《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结合实际制定野生古(老)茶树保护办法,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原地保护、科学管护、合理开发利用的保护管理机制。将古(老)茶树保护管理纳入林长巡林和林长制督导考核范围,压紧压实各级林长和网格护林员保护古(老)茶树的工作责任,形成保护古(老)茶树的强大合力。
(二)全面开展普查,精准分类管理。对古(老)树茶资源进一步普查,建立包括树龄、生长位置、环境、生长状态、图片、GPS定位等信息的资源信息档案数据库,对古茶园、野生茶树群落建立保护区,区分物种保护区域和生产采摘区域,精准实行分类管理。
(三)强化资金投入,提升保护水平。探索建立古(老)茶树保护补偿机制,将古(老)茶树保护专项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积极争取中省专项保护资金,用于古(老)茶树保护及抢救复壮等工作。充分发挥乡镇林长和村(社)网格护林员的作用,将辖区内古(老)茶树资源纳入其管理范围,实行属地专人专管,落实经费保障,确保专款专用,切实促进古(老)茶树资源得到科学有效保护。
(四)合理开发利用,推动融合发展。科学掌握古(老)茶树的生长周期,合理规划采摘时间、时限,开发具有特色的古(老)茶树系列产品,做优擦亮古(老)茶树品牌。充分挖掘和传承与古(老)茶树有关联的特色文化,以森林景观、地貌景观、农业景观为载体,创建多元共享的生活、游憩、消费等场景,打造古(老)茶树文创产品、古(老)茶树生态科普研学等文旅产品,促进古(老)茶树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感谢您对我县茶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旺苍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25日
(联系人:任勇;联系电话:15983945045)